挽唐竹峰联

仕孰教忠,有子同深无父痛;
禄还逮养,乃翁及见入官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唐竹峰联》是清代诗人章光国的一首古诗,全文为“仕孰教忠,有子同深无父痛;禄还逮养,乃翁及见入官时”。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者介绍
  • 章光国(1690年—1758年),字孟瞻,号紫岩,清初著名学者和文学家,著有文集、诗集多部。他的诗作以内容深刻、情感真挚著称,尤善写景抒情,其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在《挽唐竹峰联》中,章光国表达了对一位官员及其家人的深切同情和哀悼,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以及对家庭伦理的忽视。
  1. 作品原文
    仕孰教忠,有子同深无父痛;
    禄还逮养,乃翁及见入官时。

  2. 作品解析

  • 仕孰教忠:表达了对官场中某些官员行为的讽刺,指出他们在位时或许可以教导他人,但面对自己的子女时却无法尽到父亲的责任。
  • 有子同深无父痛:描绘了官员家中子女的生活状态,虽然物质条件优渥,但却失去了亲情,如同没有父亲的子女一样感到痛苦。
  • 禄还逮养:暗示官员在获得官职后应当珍惜俸禄,好好抚养家人,然而现实中却是贪官污吏利用职权为所欲为,忽视了家庭责任。
  • 乃翁及见入官时:通过回忆过去的情景,表达了对官员过去的怀念以及对其现状的无奈。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大事紧密联系,通过对官员家庭的刻画映射整个官场的腐败问题。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贯穿全诗,既有对逝者的哀思,也有对现实的批评,情感真挚而深沉。
  • 意象生动:诗中使用了一些生动的意象,如“禄还逮养”,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官员生活的奢华与空虚。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炼,每一句都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1. 创作背景
  • 《挽唐竹峰联》的创作背景是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文人墨客得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批判时政。章光国的这首《挽唐竹峰联》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
  • 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那个时代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挽唐竹峰联》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