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赠剑

身世托青萍。
但到萧辰泪已倾。
轻负佳人相赠意,丁宁。
阅尽风霜术不成。
烈士惜浮名。
休论千秋万岁评。
未必丰城雷焕在,飘零。
任汝凄风撒手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赠剑》是清代诗人梁鼎芬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古代诗词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
  • 梁鼎芬(1859-1919),字心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是一位清朝遗老。他于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曾任湖北按察使,后因清朝灭亡而成为遗老,著有《梁节庵先生遗诗》。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对清王朝的眷恋以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1. 创作背景
  • 《南乡子·赠剑》作于清亡之后,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作者通过咏物寄情,抒发了对过往荣辱得失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1. 词句分析
  • “身世托青萍”一句,描绘了作者如同浮萍一般无依无靠的命运,寄托着作者对身世飘泊的无奈与哀叹。“但到萧辰泪已倾”,则表达了面对世事沧桑、英雄末路的悲凉心情。这两句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感慨和历史沧桑感。
  • “轻负佳人相赠意,丁宁”,描述了作者得到友人赠剑时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知音难寻的遗憾。
  • “阅尽风霜术不成”,展现了作者虽历经风雨,却未能成就大业的挫败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处之。
  1. 情感表达
  • 整首词渗透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悲凉和对过往英雄事迹的感慨。通过对“未必丰城雷焕在”的反问,作者表达了对那些英勇烈士的缅怀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叹息。
  1. 艺术特色
  •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青萍”、“萧辰”等,这些意象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 语言上,梁鼎芬采用了古雅而精炼的语言风格,使得整首词读来既典雅又不失力度,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南乡子·赠剑》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身世和英雄理想的词,也是一首蕴含深情与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死、理想与现实的复杂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