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钟祠联

姓字播弦歌,韦白以来成别调;
功名起刀笔,萧曹自古是奇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况钟祠联》是梁章钜创作的一副对联,它不仅是对明代苏州知府况钟的颂扬,也是对清代文人精神的一种寄托。下面将介绍这副对联:

  1. 作者简介
  •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后迁居福州。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官至两江总督,著有《藤花吟馆诗抄》《退庵诗存》《退庵文存》《浪迹丛谈》《浪迹续谈》《浪迹三谈》《退庵随笔》《枢垣纪略》《退庵所藏金石书画题跋》《归田琐记》等。
  1. 对联原文
  • 姓字播弦歌,韦白以来成别调;功名起刀笔,萧曹自古是奇才。
  1. 历史背景
  • 《况钟祠联》创作于清代,此时正值清朝统治的稳定时期。在这一时期,清政府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鼓励士人参与社会事务,提倡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梁章钜作为一位清代文人,其创作的作品自然受到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
  1. 文学价值
  • 《况钟祠联》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体现了梁章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通过对唐代诗人韦应物和白居易的引用,梁章钜赞扬了况钟的政声和民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其出身于刀笔吏身份的肯定。
  1. 艺术特色
  • 这副对联采用了典型的骈文风格,语言典雅,对仗工整,充分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文采和才华。同时,通过对比唐代诗人与况钟的相似之处,也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
  1. 社会影响
  • 《况钟祠联》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化遗产,它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资料。而梁章钜本人的事迹和作品也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后人学习的对象。

通过对《况钟祠联》的介绍,可以看到这副对联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副普通的对联,更是清代文人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对那个时代文化的一次回顾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