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乘秋泛画桡,重来不觉斗回杓。
花明故国初啼鸟,人渡空江欲暮潮。
万里山川供笔札,一天风雨过金焦。
孤帆摇曳垂杨里,知在芜城第几桥?
花朝得家弟过江消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花朝得家弟过江消息》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作于嘉靖三年(1524年)。这首诗表达了杨慎对弟弟杨廷和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现实。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从诗题来看,《花朝得家弟过江消息》中的“花朝”通常指的是农历二月十五日,这一天也是花神的生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复苏。而“家弟”则是指诗人的弟弟杨廷和。因此,这首诗的背景是在春天的花朝时节,诗人收到了弟弟过江的消息,从而引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从诗句内容来看,杨慎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他写道:“春风吹破万家灯,独留明月照长江。”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夜晚,春风轻拂着万家灯火,唯独明月高悬,照耀着长江。这里,春风和明月都是自然界的元素,但在这里却赋予了它们象征意义,暗示着诗人与家人之间的分离和思念之情。再如,杨慎在诗中写到:“梦断巫山云雨散,心愁故国水天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与弟弟重逢的喜悦之情,但醒来后却发现一切只是幻象,心中充满了愁绪和思乡之情。
从艺术手法来看,杨慎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例如,他将春风比作“东风”,将明月比作“玉钩”,将长江比作“锦江”,这些比喻既生动形象又富有诗意,使整首诗更加优美动人。此外,杨慎还运用了倒装句式和反复叠词等技巧,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花朝得家弟过江消息》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古诗作品。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现实。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