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耐庵谒文正公墓原韵

海阳日落唱骊歌,感激箴规别绪多。
未得书传江上雁,先邀酒载墓前驼。
愁看松柏青山荫,幸绘须眉紫阁皤。
衣钵真传开相业,定将生教讫滹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朱耐庵谒文正公墓原韵》是清代诗人曹棠创作的一首古风诗,描绘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其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曹棠:曹棠是清代的文学家,以创作古体诗见长。他的作品多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诗歌内容:《和朱耐庵谒文正公墓原韵》作为曹棠的作品之一,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学的尊重。通过对文正公墓的描写,表达了对先贤的怀念之情。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诗歌原文如下:“海阳日落唱骊歌,感激箴规别绪多。未得书传江上雁,先邀酒载墓前驼。愁看松柏青山荫,幸绘须眉紫阁皤。”
  • 译文为:“在黄昏的海阳,我们唱着骊歌声。面对逝去的英雄,我们的感慨万千。未能得到书中的教诲,只能先在墓前借酒解忧。我看着松柏和青山,心中充满了敬意,希望他能在紫阁下安息。”
  1. 诗歌赏析与评价
  • 情感深沉:这首诗通过描绘文正公墓的景象,表达了对先贤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
  • 艺术手法: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松柏青山”象征着英雄不屈的品格,而“紫阁皤”暗示了英雄的伟大成就和崇高地位。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1. 作品影响与意义
  •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和朱耐庵谒文正公墓原韵》展示了古代文人的艺术风采和文化素养。
  • 历史意义: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尚,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1. 与其他文学作品的联系
  • 曹棠的其他作品同样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例如,他的《寿太傅陆文端公吴太君八秩》同样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缅怀,与这首《和朱耐庵谒文正公墓原韵》在主题上具有相通之处。

《和朱耐庵谒文正公墓原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继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