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长春 题日暮倚修竹图

满径烟云,一天暝色。
含愁独傍湖山立。
也应有泪洒风前,湘江旧恨空陈迹。
翠袖寒生,苔阴露湿。
阑干几曲玲珑碧。
疏枝倚遍总无言,此时心绪无人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长春的《题日暮倚修竹图》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往事回忆与情感寄托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致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哀怨。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曹慎仪是清代的著名诗人,其生活时期正值清朝鼎盛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 作品风格:曹慎仪的诗歌多表现出他的文人情怀与忧国忧民的思想,这首《题日暮倚修竹图》亦是如此,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以及深深的忧愁。
  1. 诗词原文
  • 满径烟云,一天暝色。含愁独傍湖山立。也应有泪洒风前,湘江旧恨空陈迹。翠袖寒生,苔阴露湿。阑干几曲玲珑碧。疏枝倚遍总无言,此情谁共诉?
  • 此句为全诗之核心,描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独自站在湖畔的情景,周围环境显得迷蒙而忧郁,他心中涌起无尽的愁绪,仿佛湘江畔的旧恨仍在心头徘徊。
  1. 诗意解析
  • 自然描写:通过“满径烟云”和“一天暝色”,诗人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又静谧的氛围,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色彩。
  • 内心感受: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又有着难以言说的哀愁和遗憾,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正是古代文人的典型心理特征。
  • 情感抒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作者的孤独、忧愁以及对往昔的回忆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那份难以割舍的历史感与时代感。

《题日暮倚修竹图》不仅是一首诗歌,它更像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段心灵的自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摹,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时光的无限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深深感慨。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值得人们深入品读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