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竹枝词 其二

天棘条侵旧殿斜,秋虫交语野棠花。
射生猎尽银牌鹿,谁向钟山采木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陵竹枝词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与地点:刘禹锡于唐代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金陵竹枝词二首·其二》是其组诗中的第二首,这两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22年,此时刘禹锡正处于人生中较为沉寂的阶段。
  • 创作环境:刘禹锡曾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担任刺史,这个时期他经历了人生低谷,曾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败而遭受贬谪,流放长达十年,直到唐穆宗即位后才被召回长安。
  1. 主题内容
  • 表达情感:《金陵竹枝词二首·其二》以客子口吻写思乡之情,从身居蜀地耳闻歌唱自然引发怀乡的幽思。
  • 描绘景色:诗中通过描绘楚水和巴山的美丽风光,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1. 艺术手法
  • 语言风格:全诗风格明快活泼,用词简洁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紧凑,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达到高潮,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某些侧面,尤其是对于身处异乡的人来说,这首诗具有强烈的共鸣感。
  • 传承文化:作为唐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为后世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金陵竹枝词二首·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唐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多元面貌和文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风情,还能体会到诗人对于家乡、对于生活的热爱与眷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