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舍弟寿门书(戊申)

梦远西堂寂,风高北雁斜。
乡书欣入手,弱弟解持家。
惜别怜泥爪,怀归感岁华。
羡君骑款段,乡里竞相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舍弟寿门书》是一首由清朝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文学作品进行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
    梦远西堂寂,风高北雁斜。
    乡书欣入手,弱弟解持家。
    惜别怜泥爪,怀归感岁华。
    羡君骑款段,乡里竞相夸。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得舍弟寿门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西堂的宁静、北雁的斜飞、家人的团聚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淡雅而不失温馨的氛围。诗中“梦远西堂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风高北雁斜”则勾勒出一幅天高云淡、雁南飞的秋日景象,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离愁别绪。
  • 情感真挚:全诗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弟弟的描写和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特别是“弱弟解持家”,不仅体现了弟弟的能干,也寄托了诗人对弟弟成长的希望和对家庭和睦的祈愿。
  • 艺术手法:整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节奏分明,韵律和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乡村世界,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创作背景
    《得舍弟寿门书》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张问陶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官场失意后选择了归隐,过着田园生活。这首诗可能是在张问陶归隐后的某个时期所作,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庭生活的珍惜。通过对弟弟和家人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的温暖。

《得舍弟寿门书》作为一首经典的五言律诗,不仅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成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文献。对于喜爱文学的朋友而言,阅读并理解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哲理和情感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