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杂感

奕叶承恩异姓王,巃嵷宫殿拟汾阳。
三年鼙鼓惊天地,当日清箫引凤皇。
蓝水一丸争鼠穴,仙霞千骑失羊肠。
莲花峰下荒坟月,惭愧他家白马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闽中杂感》是清代诗人张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诗歌技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张远的生平背景、创作风格以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重要内容。下面将进一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价值所在:

  • 作者简介:《闽中杂感》的作者是张远,字超然,号无闷道人,是清代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张远以滨海多难为背景,流亡道路后侨寓江苏常熟,后在康熙三十八年被举为举人,官至云南禄丰知县,卒于滇中。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初,这一时期的福建地区社会动荡,战争频发。诗中的“奕叶承恩异姓王”和“蓝水一丸争鼠穴”,“巃嵷宫殿拟汾阳”,描绘了当时宫殿的雄伟与荒废,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 艺术特色:作为一首七言律诗,《闽中杂感》在形式上规整,语言精炼。《闽中杂感》运用了大量的对仗手法,如“三年鼙鼓惊天地”、“蓝水一丸争鼠穴”等句子,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闽中杂感》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清朝初期福建地区的动荡历史,同时展示了诗人张远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和历史的人来说,这首诗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