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放翁韵

暗记纱窗临别语,一过栏干,莫忘回头路。
我忆行人无定处。
行人忆我全如故。
早已安排游钓具。
写得鸾笺,不识无由付。
花落花开皆命遇,何须恨写江郎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放翁韵》是一首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创作的词,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许。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词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1.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他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2. 诗词原文
    泪眼送君倾似雨。不折垂杨,只倩愁随去。有底风光留不住。烟波万顷春江舻。
    老马临流痴不渡。应惜障泥,忘了寻春路。身在稼轩安稳处。书来不用多行数。

  3. 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离别时的深情与不舍。通过“泪眼送君”这一形象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伤感和无奈。同时,词中的“只倩愁随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顺利的期望。
  • 自然意象:“烟波万顷春江舻”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景,烟波浩渺,春意盎然,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的“烟波”象征着人生的变幻无常,“春江舻”则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哲理思考:词中的最后两句“身在稼轩安稳处。书来不用多行数”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的淡定和超然。尽管身处战乱之中,但仍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对友人的牵挂。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蝶恋花·放翁韵》的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成功地表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 结构布局: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描绘离别的场景和内心感受,下阕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和对自己生活的期许。这种布局既符合古代词的常规结构,又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
  • 意境营造:整首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江景、老马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悲壮而不失美感的艺术境界。这种意境既展现了词人的高远志向,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哲思。

《蝶恋花·放翁韵》是辛弃疾豪放派词风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历史和艺术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