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竹枝词二十首 其十二

虎丘待月中秋节。
玉管冰弦薄暮过。
山畔若教明月上,便愁无地驻笙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门竹枝词二十首 其十二》是清代诗人张英创作的一首词。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张英,字子章,又字文端,清朝文学家、书法家和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曾担任翰林院学士等职务。张英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深受后人推崇。
  2. 诗歌原文:《吴门竹枝词二十首 其十二》描述了中秋节时的苏州夜景。诗中描绘了明月高挂,月光如水,照亮了整个古城,使得人们不禁驻足欣赏这难得的美景。同时,诗中的“山畔若教明月上,便愁无地驻笙歌”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叹。
  3. 诗意解析:《吴门竹枝词二十首 其十二》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节日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苏州古城的美丽景色,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这种情感贯穿全篇,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对于自然美景和人间烟火的热爱。

张英的《吴门竹枝词二十首 其十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