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岛十二咏 其八 桂丛

南隅入短垣,岩桂盈一亩。
山空秋露白,扫花拥箕帚。
芬烈侵衣裾,馀香发樽瓿。
深宵对凉月,清景两无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芙蓉岛十二咏其八 桂丛》是清代诗人张英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岩桂花的赞美之情。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1. 诗歌原文与背景
  • 原文:“南隅入短垣,岩桂盈一亩。山空秋露白,埽花拥箕帚。芬烈侵衣裾,馀香发樽瓿。”
  • 背景:这首诗作于清朝时期,张英通过对芙蓉岛上桂花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1. 诗意解读
  • 岩桂盈一亩:描述了桂花树的数量之多,形成了一片桂花林。
  • 山空秋露白: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山间的空气中充满了清冷的水汽,使得月光更加明亮。
  • 埽花拥箕帚:形容桂花落下的情景,如同用扫帚清扫一般,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芬烈侵衣裾:桂花的香气浓郁到足以侵入衣物,使人感受到桂花的独特魅力。
  • 馀香发樽瓿:即使深夜时分,桂花的香气仍然弥漫在周围的环境中,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1. 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通过具体的动作和景物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意境深远:通过对桂花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高雅。
  1. 文化价值
  • 审美体验:诗歌通过对桂花的描写,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欣赏。
  • 情感寄托:诗人通过赞美桂花,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影响与传承
  • 文学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它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也启示人们去观察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 教育意义:这首诗可以作为教育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自然,培养审美情趣。
  1. 现代意义
  • 环境保护: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张英的这首诗也可以作为一种倡导,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 精神寄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诗歌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1. 创作手法
  • 比喻:如“秋露白”使用了明喻,将露水比喻为纯白的雪。
  • 拟人化:“山空秋露白”中的“山空”赋予山以情感,使其成为有情感的存在。
  • 象征:桂花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诗中的桂花就是这种品质的代表。
  1. 诗词鉴赏
  • 意象分析:诗中的“山”、“露”、“花”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桂花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艺术评价: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芙蓉岛十二咏其八 桂丛》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诗篇,也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情感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自然之美,也启发人们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和与热爱自然的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