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顾镜中发,霜华日已半。
戢影栖空山,遁迹托荒甸。
烟云穷物态,卉木观时变。
百尺寒潭碧,静对涤尘念。
弥望山杜鹃,高下列芳茜。
乔木冠遥岑,飞泉落层巘。
藓石垂钓丝,藤阴枕书卷。
聊息蒲柳姿,敢惬林泉愿。
仆本山野人,夙昔忝宸眷。
贱疴时自伤,主恩梦常恋。
故人在丹霄,国史综纪传。
鸿羽忽遐征,蓬庐枉书翰。
清言灿霞绮,朱云卷河汉。
展读临松风,何殊接良宴。
答徐健庵见寄即次来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徐健庵见寄即次来韵》是清代诗人张英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作者介绍:张英,字敦复,号南斋、莲洋居士等,江南桐城(今安徽榈城)人。康熙进士,曾任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等职。他在清朝的政治生涯中发挥了重要角色,曾担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的总裁官。
作品原文:
自顾镜中发,霜华日已半。
戢影栖空山,遁迹托荒甸。
烟云穷物态,卉木观时变。
百尺寒潭碧,静对涤尘念。
弥望山杜鹃,高下列芳茜。
乔木冠遥岑,飞泉落层巘。
藓石垂钓丝,藤阴枕书卷。
聊息蒲柳姿,敢惬林泉愿。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首句“自顾镜中发”引出了诗人自我审视的主题,而“霜华日已半”则透露出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自然,通过“戢影”和“遁迹”两词,形象地描绘了他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在诗中,“烟云”与“卉木”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变化无常,而“百尺寒潭碧”和“弥望山杜鹃”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机。最后两句“聊息蒲柳姿,敢惬林泉愿”,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感。
《答徐健庵见寄即次来韵》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也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