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旧第城南隅,亭有丛桂兼高梧。
苍颜斑剥花烂漫,百年世泽涵且濡。
上有饮冰齧雪之寿母,下有翔鸾翥凤之群雏。
寿母琼枝本桂林,谢公掌上双明珠。
佐我叔父蚤成名,翩翩藻彩扬天衢。
二十年来多苦辛,大厦只手劳撑扶。
家法峻肃迈朝典,朝昏教子真勤劬。
大纲小纪各有政,闺门矩矱天下无。
愿奉叔母为矜式,季兰众嫭皆师模。
诸弟才华复敦硕,骐骥络绎登皇涂。
有弟三年住京国,联床与我形影俱。
温温恭人良不愧,孝友令誉腾燕都。
几回短檠话深夜,细听方知母教殊。
今年齿发初甲子,华筵旨酒罗笙竽。
江南草绿杏花时,脩堂遥望增踌躇。
敢藉阶前丛桂影,天香写入南山图。
修堂丛桂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修堂丛桂篇》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作者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是北宋时期的卓越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被后人广泛传诵。
诗作原文:银蒜钩帘宛地垂,桂丛乌起上朝晖。枉将玳瑁雕为押,遮掩春堂碍燕归。
诗意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第一句“银蒜钩帘宛地垂”通过“银蒜”暗示着装饰的精致,而“钩帘”则表现了室内的雅致。第二句“桂丛乌起上朝晖”中,“桂丛”指的是桂花树丛,用“乌起”形容其繁茂,而“上朝晖”则是说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树上,显得格外灿烂。第三句“枉将玳瑁雕为押”中的“玳瑁”是一种美丽的海龟,这里用作比喻,意味着用昂贵的玳瑁饰品来遮挡自然之美,显得有些不必要。最后一联“遮掩春堂碍燕归”表达了这样的装饰物妨碍了自然美,让燕子难以返回,寓意着人为的装饰可能破坏了原本和谐的自然环境。
欧阳修的《修堂丛桂篇》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它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