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黍邱陈简庵溪南草堂

繁华鲜能久,珍异罕常存。
洛阳一片地,谁复金谷园。
琪花与瑶草,化为秋雨痕。
悠悠惟世德,可以历寒暄。
陈子多古谊,澹泊尤所敦。
大父居谏议,先人典名藩。
庙堂仰谟烈,园林隐弟昆。
结屋临清溪,聊以远尘喧。
藏书满高阁,种树罗前轩。
三代历膴仕,惟此遗子孙。
廿年熢燧后,几荡为寒原。
陈子启榛莽,结构立柴门。
残垣断壁间,手泽犹可扪。
溪声绕茅屋,枕上闻潺湲。
古木不改色,入夏清阴繁。
谁谓消息理,天意不可论。
昔年歌舞地,台榭委荒村。
昔年弦诵地,依然琴与樽。
愿言崇世德,赠子以勿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黍邱陈简庵溪南草堂》是明代著名诗人王守仁(字伯安)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王守仁为他的好友陈简庵所建的草堂所作,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其成就的赞扬。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

寄题黍邱陈简庵溪南草堂

陈君简庵,余友也。居处近溪而名曰黍邱,因以为号。今其地有草堂,乃简庵所筑,余为之记。

昔余闻陈君之名,盖已十年矣。初,余与陈君同受业于白鹿洞书院。时余方游于江西,陈君亦在彼,相从甚乐。其后,余东归,陈君留西;既而各就南北,又复久阔。然陈君之志行,余未尝一日而忘于心也。

今春,余将往游吴兴之虎丘,道出禾兴,而陈君新治草堂成,乃造门请予为记。予曰:“何为者邪?”曰:“吾友陈简庵也。”予曰:“然则尔何以知吾友乎?”曰:“闻之于人。”予以为不然。夫闻之于人者,孰与亲见其人也?亲见其人,实不知其人之贤不肖、善恶与否,而听其言也。故君子之言,无苟焉而已矣。若夫陈君,则其学无所不窥,其才无所不通,其行为皆出于正,此非听其言者也。虽然,吾犹喜称陈君者,以其诚好学而不厌也。夫好学者无不利也。

陈君之居处,盖亦足以自娱。而其意不在是,是以舍其居而求其所为也。且吾闻陈君之为人也,温良宽厚,敦诗书,善饮酒;与人交,笃信好礼;其于朋友之间也,推诚布公,无所疑忌,盖所谓诚者,不妄取于人者也。其于人也,可谓诚矣。然而陈君之学,则未可徒见其外也。夫学问之功,必先于事亲,而后可以至于天下国家。今陈君虽欲求天下之士而与之游、而学,然犹有所不足也。况欲求天下之大用乎!

嗟乎!陈君之用心,岂不深哉!虽然,吾犹有所望焉。吾观陈君之所以自待如此其谦,其所就如此其广,其所为如此其多,岂特如吾之所见而已哉!虽然,吾犹有望焉。吾观陈君之所为,固未尝不自以为有余者也。虽然,吾犹有望焉。

呜呼!陈君之为人也,固若是其难及也哉!虽然,吾亦将有所为而言之矣。夫学贵得师,尤贵得友。今陈君之学,其于师乎,则有方献夫、欧阳德;其于友乎,则有子顺、简庵、子直、子约;其于乡里之人乎,则又尝有以身任道者矣。夫是数人者,皆吾友也。吾于陈君,岂敢望其多哉?虽然,吾愿陈君之学日益,而吾道益尊。陈君之门,吾常欲从而游之矣。然陈君之业日进,而吾之业日退。吾惧其或不免于此也,故敢以所闻于人之所言告陈君焉。

嗟乎!陈君之居处,亦岂偶然耶!盖陈君之居处,固已足以自娱,然其意不在是,是以舍其居而求其所为也。且吾闻陈君之为人也,温良宽厚,敦诗书,善饮酒;与人交,笃信好礼;其于朋友之间也,推诚布公,无所疑忌,盖所谓诚者,不妄取于人者也。其于人也,可谓诚矣;然而陈君之学,则未可徒见其外也。夫学问之功,必先于事亲,而后可以至于天下国家。今陈君虽欲求天下之士而与之游、而学,然犹有所不足也。况欲求天下之大用乎!

嗟乎!陈君之用心,岂不深哉!虽然,吾犹有所望焉。吾观陈君之所以自待如此其谦,其所就如此其广,其所为如此其多,岂特如吾之所见而已哉!虽然,吾犹有望焉。

呜呼!陈君之为人也,固若是其难及也哉!虽然,吾亦将有所为而言之矣。夫学贵得师,尤贵得友。今陈君之学,其于师乎,则有方献夫、欧阳德;其于友乎,则有子顺、简庵、子直、子约;其于乡里之人乎,则又尝有以身任道者矣。夫是数人者,皆吾友也。吾于陈君,岂敢望其多哉?虽然,吾愿陈君之学日益,而吾道益尊。陈君之门,吾常欲从而游之矣。然陈君之业日进,而吾之业日退。吾惧其或不免于此也,故敢以所闻于人之所言告陈君焉。

此诗是王守仁对朋友陈简庵的赞美之作。全诗通过对陈简庵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敬仰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是王守仁诗歌创作中的一种风格特色,即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