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扈从诗十八首 其十 扈从登金山

沧江浩无际,乃自岷山来。
浮玉一拳石,砥柱何崔嵬。
北迎瓜步口,南接润城隈。
回波忽涌立,激薄声如雷。
皎若鸥鹭群,灿疑冰雪堆。
海气驾奔涛,阁影势欲摧。
有时风日丽,潮落江烟开。
波光类澄镜,灯火明香台。
仙跸驻上头,胜地欣追陪。
峰顶大字石,云汉同昭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巡扈从诗十八首其十《扈从登金山》是一首描写宋武皇帝南巡时登临金山的诗歌。《南巡扈从诗十八首·其十》通过描绘宋武皇帝在南巡途中登临金山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皇权威严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金山,作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而《南巡扈从诗十八首·其十》中的描述,更是让这座山名扬四海。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不容忽视。宋朝时期,南巡成为皇帝展示皇家威严和国家繁荣的重要活动之一。诗中提到的“大明七年暮冬月,宋武南巡立双阙”,不仅反映了南巡活动的频繁程度,还体现了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活跃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杨杰以“云中箫鼓轰春雷”的壮丽景象开篇,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气势恢宏、热闹非凡的场景。这不仅是对皇帝南巡盛况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古代皇家文化的一种赞美。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有力,情感表达丰富且真挚。通过对金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金山的美丽风光,更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个人功名的向往。诗中的“北迎瓜步口,南接润城隈”等句子,不仅勾勒出了金山的地理位置,也隐含了对国家边疆的守护之意。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从艺术风格上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叙事、抒情与议论等多种手法。诗中既有对金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历史人物和文化传统的深情回顾。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相结合,既体现了个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无论是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还是对于欣赏古代山水画,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南巡扈从诗十八首 其十 扈从登金山》不仅是一首描绘皇帝南巡情景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也为研究宋代文化和政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因此,学习和欣赏这首诗,对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欣赏古典诗歌的魅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