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君民情,淳风今再遇。
欣逢至尊出,马首欢童孺。
千里赍粮米,所至辄成聚。
灯火若繁星,香风霭烟雾。
慰问庞眉人,翠辇时为驻。
碑镂万岁字,炳耀照衢路。
敷天欢忭声,渊云不能赋。
爱戴出微忱,圣衷弥简素。
所期家室盈,礼让起丰裕。
至哉如天仁,击壤听温谕。
南巡扈从诗十八首 其八 诏民间无得结彩建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巡扈从诗十八首 其八 诏民间无得结彩建碑”是清代文学家张英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张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帝南巡时的盛况,以及他对百姓福祉的深切关怀。
《南巡扈从诗十八首》是一组以皇帝南巡为题材的诗歌,共十八首。这些作品通常反映了作者对国事民情的关注,以及对君王行为与政策的期待。在张英的这组作品中,他不仅记录了皇帝南巡的盛况,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期望。
张英(1650—1725),字樵野,号东阿,又号南湖,江苏扬州出生,清朝官员,文学家。他的诗歌多关注时政、民生,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张英的诗作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南巡扈从诗十八首·其八·诏民间无得结彩建碑》是其中的第八首,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首。此诗描述了皇帝南巡时,沿途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诗中写道:“春风转韶律,车驾至畿辅”,春天的气息和皇帝的到来使得京城的气氛变得欢快起来。诗人接着写道:“王道广周咨,冀以康黎元”,表明皇帝此行的目的是希望国家能够安定繁荣。而“圣心益嘉悦,慈颜弥霁温”则直接表达了皇帝的喜悦心情,以及他对百姓福祉的关心和爱护。最后,诗人描述了民众对于皇帝的欢迎场景:“万姓趋马首,填塞窥井垣。皆言年谷好,比岁丰鸡豚。”这表明皇帝的到来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欢迎,也预示着国家将有好的收成。
《南巡扈从诗十八首》及其中的《南巡扈从诗十八首·其八·诏民间无得结彩建碑》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清代初期的政治风貌及社会状况。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国家治理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