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照寒蓉双雁图

难得秋光一日闲,卷书长对琐窗间。
羡他旅雁双栖处,芦荻芙蓉水一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照寒蓉双雁图》是清代诗人张英创作的一首诗。《刘照寒蓉双雁图》全文为:“难得秋光一日閒,卷书长对琐窗间。羡他旅雁双栖处,芦荻芙蓉水一湾。”下面将对该诗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张英(1637—1708),字敦复,江苏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康熙年间进士,历任南书房、工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官居要职。

  2. 诗歌原文
    难得秋光一日闲,
    卷书长对琐窗间。
    羡他旅雁双栖处,
    芦荻芙蓉水一湾。

  3. 诗句解析

  • “难得秋光一日闲”,表达了在秋天里难得的空闲时光,以及诗人对于这份闲暇的珍惜和享受。
  • “卷书长对琐窗间”,描绘了诗人沉浸在书本中的场景,通过“卷书”和“长对”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勤奋学习的态度和环境的静谧。
  • “羡他旅雁双栖处”,诗人羡慕那些能够自由栖息的旅雁,暗示着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 “芦荻芙蓉水一湾”,则通过描绘芦荻和芙蓉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1. 作品背景
  • 《刘照寒蓉双雁图》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当时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政治清明,文化繁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张英的创作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1. 艺术特点
  • 《刘照寒蓉双雁图》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午后,诗人独自品读书籍的情景。通过对旅雁栖息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趣味,还体现了清初文学的特点,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个人修养的培养。

通过对《刘照寒蓉双雁图》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这首诗不仅是张英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诗中流露出的对知识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都展现了清初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