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纪文达公故里

日华宫圮经神绝,红杏园荒诗骨枯。
天为斯文留断简,地逢昭代起名儒。
韬胸纬略排中垒,信手文章衍大苏。
日暮景成东望久,童童乔木绕云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献县纪文达公故里》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张穆创作的一篇古诗词,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张穆,字石洲,一字诵风,号㐆斋,出生于清初山西平定,他不仅是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初期的各种变革,从京师宣武城南读书著述,到后来成为候选知县,再到成为《四库全书》总纂官等,张穆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献县纪文达公故里》全文如下:
日华宫圮经神绝,红杏园荒诗骨枯。天为斯文留断简,地逢昭代起名儒。韬胸纬略排中垒,信手文章衍大苏。日暮景成东望久,童童乔木绕云敷。

这首诗充分展示了张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遗迹的追忆,又有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通过对日华宫、红杏园的描述,诗人不仅勾勒出了一幅古代文人雅集的画面,更通过“诗骨枯”这一意象,暗示了文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与坚守。

诗中还提到了“韬胸纬略排中垒”,这反映了张穆作为政治家的一面,他不仅擅长诗文,更有着治国安邦的远见卓识。而“信手文章衍大苏”则展现了他的文人风采,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他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穆的《献县纪文达公故里》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更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张穆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刻理解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