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诸侯客,著书难疗贫。
感君垂素发,令我倦黄尘。
身世扁舟隘,江皋夜雨新。
喜逢兼惜别,蛟鳄尚横津。
通州道中喜逢俞理初孝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通州道中喜逢俞理初孝廉》是明代诗人张穆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的“通州”是指今天的江苏南通地区,而“俞理初孝廉”则是指当时的一位有名望的学者。
张穆(1586年-1679年),字穆之,号铁桥,广东东莞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画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以诗歌和画作为主,尤擅长绘画马,能击剑,并著有《㐆斋文集》等著作。在《通州道中喜逢俞理初孝廉》这首诗中,张穆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与俞理初相遇的场景。诗中表达了张穆对友人俞理初的深厚友情以及两人相见时的欣喜之情。诗的前两句“老作诸侯客,著书难疗贫。”反映了诗人身处官场却不得志,生活困顿的现实。然而,当诗人在通州道中遇到俞理初时,一切烦恼似乎都烟消云散了。“感君垂素发,令我倦黄尘。”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俞理初高尚品格的赞赏。俞理初虽然年纪已长,但依旧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这种精神让诗人感到无比敬仰。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中的“喜逢兼惜别,蛟鳄尚横津。”不仅传达出作者与俞理初的相逢喜悦,也体现了他们离别之时的不舍与感慨。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研究张穆和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通州道中喜逢俞理初孝廉》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际遇和情感的佳作,更是明代文人之间交往与友谊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同时,这首诗也是中国古典诗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