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壁月曙光多,仿佛群真会绛河。
客未及瓜姑且住,游当秉烛愿重过。
百年乔木留棠荫,五夜华裾映酒波。
要识阳春今有脚,蛮童骑竹唱新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琼台壁月曙光多,仿佛群真会绛河。
客未及瓜姑且住,游当秉烛愿重过。
百年乔木留棠荫,五夜华裾映酒波。
要识阳春今有脚,蛮童骑竹唱新歌。
《十六夜郝祁公方乐只两司马杨御章邹羲章两明府复招集郡署三叠前韵》是清代文学家张湄的作品。张湄,字鹭洲,号南漪、柳渔,是清朝雍正十一年的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在这首诗中,张湄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好景象和人们的欢聚之情。
诗中“琼台壁月曙光多,彷佛群真会绛河”形象地描绘了中秋节夜晚的月光美景,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同时,“客未及瓜姑且住,游当秉烛愿重过”反映了人们对于节日的期待和喜悦,表达了对团圆时刻的珍惜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张湄在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百年乔木留棠荫,五夜华裾映酒波”,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还深刻表达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自然的崇拜。此外,“客未及瓜姑且住,游当秉烛愿重过”这句也体现了诗人对节日氛围的把握与表达,展现了中秋节团圆、喜庆的氛围。
张湄的《十六夜郝祁公方乐只两司马杨御章邹羲章两明府复招集郡署三叠前韵》不仅是一首描绘中秋夜景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沉淀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