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济晓发

灯明村舍远,露白曙钟初。
无事且高枕,有请惟故书。
蹉跎秋过半,憔悴柳同疏。
抱叶吟蝉静,知时我不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兴济晓发是清代诗人张湄的一首古诗词。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诗人背景:张湄,字子章,号梦坡,浙江省钱塘人,生活在清代中叶。他是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其诗作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文人生活状态。
  • 作品影响:张湄的诗歌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著称,其作品在清代文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兴济晓发》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 原文赏析
  • 开篇写景:诗的开头“灯明村舍远,露白曙钟初”,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早晨场景。诗人通过“灯明”、“村舍远”等细节,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
  • 抒发情怀:接下来的句子“无事且高枕,有请惟故书”透露出诗人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他享受着清闲的时光,对于外界的打扰并不关心,只有老朋友的书信能引起他的注意。
  • 反映现实:诗的后半部分“蹉跎秋过半,憔悴柳同疏”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秋天已过一半,诗人也显得有些憔悴,这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 结尾抒情:“抱叶吟蝉静,知时我不如”则是诗人自我反思的结果。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诗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从而产生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自省。
  1. 艺术特色
  • 写景传神:张湄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色,使得诗中的景物栩栩如生,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 寓情于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
  • 语言优美:整首《兴济晓发》语言流畅、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文化意义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清朝,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 价值传承:作为文学作品,《兴济晓发》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兴济晓发》是清代著名诗人张湄创作的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