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艺衡才运已终,遭逢此去听天公。
子孙虽愚书必读,文章虽变法仍通。
有人询少年用功之苦,拈五绝句示之五首 其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董传留别》。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少年学习刻苦、追求知识的态度的赞赏。
首联“少年学语苦,老去方知少。”描绘了少年时期学习的艰辛。这里的“苦”字,既是对学习过程中困难的描述,也是对少年时期的感慨。少年时期,人们往往因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而选择了努力学习。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经历许多困难和挑战。这个阶段的辛苦,往往是在以后的岁月里才有机会体会到的。
颔联“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这里,诗人用“易老”来形容少年的短暂,用“学难成”来形容学习过程的艰难。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想要再弥补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颈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则是对前两联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诗的意思是,不要等到年老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那时一切都已经晚了。这里的“白了少年头”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同时,“空悲切”也表达了一种遗憾和懊悔的情绪。
尾联“勤学须早为,早起犹求甚。”则是对前四句的再次强调。这里的“勤学须早为”意味着我们应该从小就开始努力学习,而不是等到长大后才想起来。而“早起犹求甚”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告诉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进步,不要满足于现状。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于年轻时期的学习和奋斗的赞美。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而奋斗。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或者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苏轼或其他文学作品的信息,请随时提问。我会尽力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