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岁暮感事诗 其十一

试将晚节细评论,不死何颜对至尊。
百万兵粮为寇藉,八千子弟几人存。
笳吹北地风声惨,腹坦东床笑语温。
夹辅栋梁天锡命,宵来曾否记君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午岁暮感事诗 其十一”是张洵佳的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晚节的评价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
  • 作品出处:“甲午岁暮感事诗 其十一”出自清代诗人张洵佳之手。张洵佳字少泉,又字瑞生,同治癸酉优贡,历署河南上蔡、宁陵陈留县知事,升用直隶州知州。他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在晚清时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 创作时间:此诗可能是张洵佳在甲午年(即清朝光绪二十二年)岁末所写,反映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状态。
  1. 诗歌内容解读
  • 对晚节的评论:张洵佳通过“试将晚节细评论,不死何颜对至尊”这两句,表达了他对自身能否继续坚守晚节的自我质疑以及对朝廷尊严的忠诚。
  • 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的“百万兵粮为寇藉,八千子弟几人存”反映了张洵佳对于国家财政危机和军队力量的担忧,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国家动荡不安。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情感深沉:张洵佳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深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忧虑和不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 结构严谨:诗歌的结构布局清晰,前后呼应,层次分明,体现了诗人良好的艺术修养。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历史地位:张洵佳作为晚清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 后世反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洵佳的作品在后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不少学者对他的诗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认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除了以上关于“甲午岁暮感事诗 其十一”的分析外,还有以下信息需要注意:

  • 在阅读张洵佳的诗歌时,应注意理解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这对于深入理解其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 张洵佳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因此,在欣赏其作品时,应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语境中去理解。

张洵佳的“甲午岁暮感事诗 其十一”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历史意味的作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