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伤春词六首 其二

杨家有女似杨花,十七飘零至我家。
小字最宜呼碧玉,清歌曾教拍红牙。
丝抽藕孔丝旋断,月印波心月遽斜。
知是轮回今已脱,他生弗再侍乌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续伤春词六首 其二》是清代张洵佳的一首著名词作。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洵佳(清),字子高,号秋帆,晚号石泉老人,江苏太仓人。清代文学家、书法家。
  1. 诗词原文
    杨家有女似杨花,十七飘零至我家。小字最宜呼碧玉,清歌曾教拍红牙。丝抽藕孔丝旋断,月印波心月遽斜。知是轮回今已脱,他生弗再侍乌纱。

  2. 诗词译文及注释

  • 译文
  • 杨家的姑娘长得像杨花一样,十七岁就已经飘零到我们家了。她的名字最适合叫碧玉,她的歌声曾经让我拍着红牙琴弹奏。
  • 丝线像莲藕的孔一样被抽取,然后迅速断开;月亮在湖面上留下的痕迹就像波心一样倾斜。我明白这是轮回,现在我已经脱离了,来生不会再侍奉你戴乌纱帽。
  • 注释
  • 这里的“杨家”和“杨花”可能指的是某个家族或者某个家族中的女性成员,而“飘零至我家”则描绘了这个女性的不幸命运,即她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庭,流落到别人的家中。
  • “小字最宜呼碧玉”中的“小字”可能指的是她的名字或者是与她有关的特殊称呼,而“碧玉”则是对她的一种赞美,暗喻她如同美丽的玉石一般珍贵。
  • “清歌曾教拍红牙”中的“清歌”可能指的是她的歌声清澈悦耳,而“红牙”则是古代乐器的一种,这里可能是指她曾经用红牙琴弹奏出美妙的歌声。
  • “丝抽藕孔丝旋断”中的“丝”可能指的是某种线索或者是某种线索的象征,而“藕孔”则是一种常见的比喻,暗喻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
  • “月印波心月遽斜”中的“月印”可能指的是月亮对水面的投影或者是月亮对水面的象征意义,而“波心”则是水面的中心位置,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她的命运或者地位。
  • “知是轮回今已脱,他生弗再侍乌纱”中的“轮回”可能指的是生命的过程或者生命的循环,而“今已脱”则是一种解脱或超越的意思,表明她已经从过去的痛苦经历中解脱出来。
  • “他生弗再侍乌纱”则是一种预言或暗示,表明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她将不再有机会再次侍奉或依附于某人。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决绝的情感或者是对未来的无奈态度。

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看出,张洵佳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成功地表达了他对这位杨家姑娘命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状况,以及作者对这种状况的深深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