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周昭著独鲤朝天图

浮云扫尽天门开,海波上卷银花飞。
泥鳅涸鲋泣水底,三十六鳞昂首来。
半身搅波半在水,作势欲起不遽起。
双眸炯炯射向天,万里晴空荡金紫。
此时真宰亦应愁,直挟海水排天流。
坐上宾客色齐沮,若实见此奈何许。
蹭蹬穷波直到今,高堂看画独沉吟。
年来谁借蹄涔水,空有乘风破浪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周昭著独鲤朝天图》是清代诗人张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动感的自然世界。诗中不仅描绘了浮云、海波、泥鳅、鲤鱼等元素,还通过它们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感慨。

诗的第一句“浮云扫尽天门开”,形象地描绘出了天空的景象。这里的“扫尽”意味着云彩被风吹散,而“天门开”则给人以开阔、明朗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对天空的一种描述,也象征着一种心灵的解放和自由的向往。

第二句“海波上卷银花飞”,则通过海波的动态变化,赋予了海景以生命与活力。海浪上卷起的银色水花如同飞舞的花朵,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和动态感。这种描述不仅让人联想到大海的壮阔,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力。

第三句“泥鳅涸鲋泣水底”,转而描写了小动物的生存状态,泥鳅和鲫鱼在干涸的水底哭泣,这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描写,也隐喻了生活中的困境和不易。这一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紧接着,诗句“三十六鳞昂首来”,则是对鱼群归来的描述,三十六条鱼昂首从水中游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诗人用“三十六鳞”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鱼群的数量之多和归来时的壮观景象。

最后两句“双眸炯炯射向天,万里晴空荡金紫”,则是将视角转向了鱼群的眼睛,它们炯炯有神地望向天空,仿佛在表达它们的自由和对自由的渴望。而“万里晴空荡金紫”,则描绘了天空的广阔和美丽,与前文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和谐共生的画面。

在解读这首诗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诗人张晋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张晋字隽三,是清代山西阳城的文人,尽管生活坎坷,但并未放弃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现实,而《题周昭著独鲤朝天图》正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题周昭著独鲤朝天图》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受到赞誉,更因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价值而被后人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特点,以及诗人如何通过自己的作品与读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