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三溪

对峙危峦不可攀,嶙峋仄径绕烟鬟。
天当险处难窥日,路到穷时忽见山。
云卧层峰看断续,浪撞积石俯潺湲。
共知名利心应倦,车马如何未肯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三溪》是一首由清代张时英创作的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珍重苎溪溪畔水,
    汝归沧海我归山。
    过三岭苎溪,清风吹拂着苎溪边的水波,你回到了广阔的大海,而我却选择回归山林。这里的“过”字,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通过,更是心灵上的一种超越,一种从繁杂世界中抽离,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2. 作者简介

  • 张时英(生卒年不详),字子高,号青原道人,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清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张时英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
  1. 背景介绍
  • 三岭苎溪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是闽江口以南独流入海的水系。这条水系的上游建有三溪水库,总库容达107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866.7公顷。
  • 历史上,三溪村是一个文化丰富的村庄,历史上出现过近百名进士、一百多名举人。这里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淳熙年间授业的地方。
  1. 作品赏析
  • 《过三溪》中的意象丰富,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诗中的“汝归沧海我归山”一句,巧妙地运用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环境的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变化和思考。
  • 诗的最后两句“共知名利心应倦,车马如何未肯闲”,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厌倦,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超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过三溪》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的画卷。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文化追求。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视自我与世界的新视角,启示人们在喧嚣纷扰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