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泛舟

今朝风色好,一叶渡淮西。
渐见林移岸,方知棹隔溪。
鸡声河墅午,帆动野云低。
回首中都望,烟岚路已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淮泛舟》是清代诗人张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故土的眷恋。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分析此作品:

  1. 作者简介
  • 张宣(字仪陆),号沧湄,是清代滨州的进士,曾官至淅川知县。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家乡的怀念。
  1. 作品原文
  • 今朝风色好,一叶渡淮西。
  • 渐见林移岸,方知棹隔溪。
  • 鸡声河墅午,帆动野云低。
  • 回首中都望,烟岚路已迷。
  1. 作品鉴赏
  • 意境描绘:《长淮泛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淮河边的自然风光图。诗人在诗中运用了“风色好”、“林移岸”、“帆动野云低”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 情感表达:诗中的每一句似乎都在倾诉着诗人的情感。从“今朝风色好”到“方知棹隔溪”,再到“回首中都望”,最后“烟岚路已迷”,诗人的情感随着景致的变换而起伏,展现出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无限追忆和对未来路途的迷茫。
  1. 作品创作背景
  • 《长淮泛舟》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宣的仕途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曾经官至淅川知县的官员,他对于家乡的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因此,当他在淮河岸边泛舟时,心中不禁涌起对故乡的回忆与思念。

《长淮泛舟》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人生、历史及文化的深刻反思和总结。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