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玉阶 春晚

一年芳事又匆匆。
奈何轻付与,病愁中。
楼头已过楝花风。
柳棉飞似雪、舞晴空。
绿窗人静展书慵。
愁多如中酒,鬓云松。
送春时候太惺忪。
蛛丝偏有意、挽残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朝玉阶·春晚》是清代诗人张令仪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春日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内容如下:

  1. 作者简介
  • 张令仪,字子远,号秋帆,浙江杭州人。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生,卒于乾隆六十一年(1796年)。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与厉鹗齐名,被誉为“厉秋帆”。他的文学创作以词为主,尤擅写景咏物,风格清新秀丽,意境高远。
  1. 诗词原文
    一年芳事又匆匆。奈何轻付与,病愁中。
    楼头已过楝花风。柳棉飞似雪、舞晴空。
    绿窗人静展书慵。愁多如中酒,鬓云松。
    送春时候太惺忪。蛛丝偏有意、挽残红。

  2. 诗词解析

  • 意象分析:诗中的“楝花风”和“柳棉飞似雪”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楝树开花时的风和柳絮随风飞扬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病愁中”和“愁多如中酒”,表达了自己因病或心事而感到的忧愁。这种忧愁在春日的美景面前显得尤为突出。
  • 象征意义:“残红”通常象征着落花和凋零,但在此诗中,它被用来象征春天即将结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美好瞬间的消逝。
  1. 艺术特色
  • 押韵和节奏:整首诗采用了严格的押韵方式,使得诗歌在朗读时有一种悦耳的节奏感。
  • 意象的运用:通过具体的景物(如“楝花风”、“柳棉飞似雪”)来传达抽象的情感(如“病愁”、“中酒”),使得诗歌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 语言的精炼:虽然使用了丰富的意象,但是诗人的语言却非常精炼,每个词的选择都经过精心考虑,使得整个诗歌既美观又富有内涵。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清朝乾隆年间,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文人墨客往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 张令仪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作品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
  1. 文化影响
  • 尽管《朝玉阶·春晚》在今天可能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但它在当时无疑是受到文人雅士喜爱的作品。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当时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该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视为清代词体的一种表现,展现了清代词人的高超技艺和深邃情感。

《朝玉阶·春晚》不仅是张令仪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不仅能了解到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还能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