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春晚

一枕荼蘼香梦破,绿窗欲起寒微。
晓风犹怯试单衣。
留愁消日永,和病送春归。
又是匆匆花事了,何时满领芳菲。
天公用意似全非。
偏从花减色,惯与草添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春晚》是五代词人和凝的词作,被收入《全唐诗》中。此词表达了一个吴越王宫人漂泊他乡、遥恋故国的情思。词中将春日闺情与怀古之思融合在一起,意象开阔深沉,含意深远。以下是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和凝是一位五代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凝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还精通其他各类文体,如文章、赋、颂等。
  1. 作品内容概述
  •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位王宫女子在春天的夜晚,独自思念远方的故乡和亲人的情景。她梦见自己身处花丛之中,却被无情的现实打破,醒来时感受到的是寒冷和孤独。词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对现实的无奈。
  1. 艺术特色分析
  • 和凝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著称。他在创作中巧妙地融合了古典诗歌的传统美学观念,同时注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使得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临江仙·春晚》中的“天公用意似全非”一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精神追求。
  1. 文化背景
  • 《临江仙·春晚》反映了五代时期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那个时代战乱频繁,社会环境复杂,人民生活困苦,而词人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通过词作表达了自己的哀愁和感慨。
  1. 后世影响
  • 和凝的《临江仙·春晚》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五代词人的才华,也为后世词人在表达情感、描写景物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通过对《临江仙·春晚》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首词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幅描绘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状态的艺术画卷。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主题思考,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才能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