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徐建寅联

中华化学更有几人,从此广陵成绝调;
今日军资为第一事,痛哉欧冶堕洪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徐建寅联》是张之洞创作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以深沉的哀悼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徐建寅殉职的惋惜以及对化学事业的深深敬意。以下是对《挽徐建寅联》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还是一位在政治、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均有卓越贡献的人物。张之洞出生于直隶南皮(今属河北),后担任多省高级官员,尤其在洋务运动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历史背景:《挽徐建寅联》的创作时间是在清朝同治年间,当时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动荡不安,西方列强的侵略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建寅因投身于军事工业而不幸殉职,这对当时的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3. 文学价值:《挽徐建寅联》作为一首古诗,不仅反映了张之洞个人的悲痛之情,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之一。

  4. 情感表达:通过对徐建寅事迹的缅怀,以及对未来军资发展的深刻思考,诗人张之洞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诗中既有对死者的哀悼,也有对生者的激励,体现了作者在复杂历史环境下的精神追求。

《挽徐建寅联》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传递了对英雄人物的缅怀与敬仰,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珍惜和平,关注国家发展,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