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祠北楼送杨舍人还都

烟搅离肠酒易醒,搴蓉葺芷送扬舲。
鬓边霜雪秋催白,山势龙蛇雨洗青。
剩有读碑思岘首,不辞攒泪洒新亭。
凄清喜有寥天雁,且破愁颜北向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胡祠北楼送杨舍人还都》是清代文学家张之洞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现了当时文人的风骨与情怀。下面将简要介绍此诗:

  1. 作者简介
  • 张之洞,字香涛,号壶公、无竞居士等,晚号抱冰,是清末重要的政治家、改革派学者,曾参与中法战争和洋务运动,主张维护封建纲常的同时进行改革自强。他的文学作品如《胡祠北楼送杨舍人还都》,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情的珍视。
  1. 诗歌原文
  • 烟搅离肠酒易醒,搴蓉葺芷送扬舲。
  • 鬓边霜雪秋催白,山势龙蛇雨洗青。
  • 剩有读碑思岘首,不辞攒泪洒新亭。
  • 凄清喜有寥天雁,且破愁颜北向听。
  1. 诗歌内容解析
  • 烟搅离肠酒易醒,搴蓉葺芷送扬舲: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场景,烟霭迷离,离别之情让人思绪万千。诗人用“搴蓉葺芷”形容送行的场面,既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惜。
  • 鬓边霜雪秋催白,山势龙蛇雨洗青:形象地描绘了秋季的景象,霜雪覆盖的鬓发和被雨水洗礼后的青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 剩有读碑思岘首,不辞攒泪洒新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友人未来道路的祝福。这里提到的“岘首”和“新亭”都是历史典故,分别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思念关羽的地方——阳陵,以及周瑜死后的墓地——赤壁。诗人通过这些典故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尊重。
  • 凄清喜有寥天雁,且破愁颜北向听:这里的“寥天雁”指的是秋天的天空飞过的大雁,象征着孤独和远行。诗人在北风中聆听大雁的叫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胡祠北楼送杨舍人还都》不仅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希望友人在新的人生道路上能够不断进步、勇往直前的祝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