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梁贡

秋风素旐听虞歌,月落空山叫夜乌。
堂上白头翻哭汝,膝前黄口已成孤。
魂依姜被霜华冷,肠断苏机血泪枯。
寄语闺中髽髻妇,茹哀还慰八旬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梁贡》是清朝诗人张廷璐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围绕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赏析以及在文学上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张廷璐,安徽桐城人,字宝臣,号药斋。他是清朝康熙五十七年进士,授编修,雍正、乾隆间屡任会试、乡试考官,曾提督河南、江苏学政等职,官至礼部侍郎。
  • 创作时间:这首诗作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根据张廷璐的生平及作品风格来看,此诗应是他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诗歌内容
  • 首联:秋风素旐听虞歌,月落空山叫夜乌。这两句通过秋风吹过空山、月亮落下时发出的声音来渲染氛围,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感觉。
  • 次联:堂上白头翻哭汝,膝前黄口已成孤。这里描绘了一位年迈的父母面对子女的不幸,内心悲痛欲绝的场景。
  • 颈联:魂依姜被霜华冷,肠断苏机血泪枯。表达了诗人对于死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者的同情。
  • 尾联:寄语闺中髽髻妇,茹哀还慰八旬姑。诗人希望家中的女性能够节哀顺变,同时安慰那些失去亲人的长辈,表达出深厚的家庭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1. 文学意义
  • 情感表达: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亡者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 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刻画,运用了对比、拟人等手法,使诗歌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优美的艺术形式。
  • 社会价值:在清代这样一个重视孝道的文化背景下,张廷璐通过《哭梁贡》展示了个人对于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的认同,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哭梁贡》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的文化遗产。它以深情的语言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向读者传达了作者对生命、死亡和家庭伦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阅读和研究这样的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