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还乡 其二

九十韶光已半赊,乡村二月尚无花。
一溪烟景春何处,杨柳微黄欲放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还乡其二》是宋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归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
  • 该诗作于宋朝年间,作者在金陵任职期间,因公务繁忙未能及时归乡,直到后来才有机会回到家乡。
  • 诗中透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以及无法亲自返乡的遗憾。
  1. 诗歌原文
  • 明朝 · 李孙宸 宦迹金陵拥绛旃,耽游时挂杖头钱。
  • 官闲自爱烟霞地,恩重惭依日月边。
  • 倚剑前途怜紫气,沾裳何处和朱弦。
  1. 诗歌赏析
  • “宦迹金陵拥绛旃”描述了诗人曾经担任官职、拥有权力的荣耀时刻,而“官闲自爱烟霞地”则反映了他如今虽然不再为官,但仍然珍视着家乡的风景和生活。
  • “倚剑前途怜紫气,沾裳何处和朱弦”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山水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1. 作者简介
  • 李孙宸(生卒年不详),字舜卿,号君献,江西南昌人,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语言清新脱俗,富有诗意。
  1. 文学价值
  • 《春日还乡其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作为李孙宸的代表之作,其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状态的重要文献资料。

李孙宸的《春日还乡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宋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状态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