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至喜堂废址有感

自有高楠树,因开虚白堂。
如何同厄闰,一例赋黄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至喜堂废址有感

自有高楠树,因开虚白堂。
如何同厄闰,一例赋黄杨。

在清代诗人张继卒的《过至喜堂废址有感》中,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含蓄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的“自有高楠树,因开虚白堂”形象地描绘了至喜堂曾经的辉煌景象,高耸入云的楠木与虚白堂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然而,诗人紧接着笔锋一转,用“如何同厄闰,一例赋黄杨”表达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即使是曾经繁华一时的事物,最终也难逃被遗忘的命运,如同黄杨木一般默默无闻。

这首诗不仅是对至喜堂废址的凭吊,更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思。它让我们意识到,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保持一份从容与淡然,如同黄杨木一样,在时间的长河中静静生长,不为外界所动。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能够留下痕迹的机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或许不需要像古代文人那样面对生死轮回的无常,但这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它教会我们在面对挫折时不气馁,在享受成功时也不骄傲,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