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袁重期

高飞鸿雁满关河,此日寒江起夕波。
庾信哀时常作客,梁鸿去国独行歌。
霜凄茂苑清砧急,月照荒台落叶多。
为问吴中旧知已,空山丛桂近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别袁重期》是清朝诗人屠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重逢的期望。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及意义:

  1. 诗歌背景
  • 作者简介:屠爌是清朝时期的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文人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 创作时间:具体成书年代不详,但根据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来看,可能是在清代某个特定的时期。
  1. 诗歌原文
  • 开头两句:高飞鸿雁满关河,此日寒江起夕波。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大雁南飞,江水寒流的景象。
  • 第三四句:庾信哀时常作客,梁鸿去国独行歌。庾信常感漂泊之苦,而梁鸿则象征了一种远离家乡、独自远行的志趣。
  • 后半部分句子:霜凄茂苑清砧急,月照荒台落叶多。这句表达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以及秋天落叶的凋零景象。
  • 结尾两句:为问吴中旧知已,空山丛桂近如何。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重逢之地的期待。
  1. 诗歌主题
  • 友情与离别:通过对朋友离去的场景描写,反映了深厚的友情和离别时的不舍情绪。
  • 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诗中提到庾信、梁鸿等历史人物,暗含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关系的思索。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运用了典型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高飞鸿雁”与“寒江”、“庾信”与“梁鸿”,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 语言风格:语言优美,用词考究,体现了清代诗词的特点。
  1. 文化意义
  • 历史与现实:通过对历史的引用,诗人展现了对过往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 哲学意蕴:诗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探讨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
  1. 社会影响
  • 文人交流:作为文学作品,《赠别袁重期》成为了文人交流的媒介,促进了文化交流。
  • 教育价值: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价值。

《赠别袁重期》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哀愁的诗歌,它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