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前一日江头夜泊

萧散楼船客,烟波送夕曛。
江声喧静夜,旅况冷孤云。
好句愁中得,疏钟梦后闻。
龙山朝可望,吾独愧参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九前一日江头夜泊》是清代诗人高龄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高龄的生平:高龄(1697年8月14日—1782年12月6日),字亦山,号西堂,江苏嘉定人,清代诗人、藏书家。《重九前一日江头夜泊》是其晚年的作品之一,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1. 诗歌原文
  • 萧散楼船客,烟波送夕曛。
  • 江声喧静夜,旅况冷孤云。
  • 好句愁中得,疏钟梦后闻。
  1. 诗歌鉴赏
  • 情景交融:诗中的“萧散楼船客”与“烟波送夕曛”形成了鲜明对比,既展示了江边的宁静之美也表达了游子孤独的心情。“江声喧静夜,旅况冷孤云”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听着江水声与孤云相伴的寂寞景象。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忧虑,通过“好句愁中得,疏钟梦后闻”等句子流露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重九前一日江头夜泊》约写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当时正值盛世。诗人在江边度过重阳佳节,面对落日余晖下的江景,心中不免生出无限感慨。
  • 个人经历:高龄的一生历经变迁,从青年时的豪情壮志到中年的仕途坎坷,再到晚年的归隐生活,他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与深刻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精炼的语言:诗中用词简练而富有力度,如“烟波送夕曛”和“好句愁中得”,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
  •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引发深思。

《重九前一日江头夜泊》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作,更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背景下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于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态度。高龄的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价值流传至今,成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