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天岳上人二首 其二

迈物非无寄,离尘不任名。
真山分虎住,越涧与人行。
晨磬通虚麓,春瓢洗巨泓。
石根闻胜义,矫欲黜迷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天岳上人二首·其二》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深情厚谊的诗歌,由清初诗人陆楙创作。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题与作者
  • 这是一首酬答诗,表达了对天岳上人的敬意和友谊。
  • 作者是清初诗人陆楙,字子美,号石田,其作品多以淡远含蓄著称。
  1. 诗歌内容
  • 诗中的“岳公携锡去”可能指上人在离开前留下的教诲或遗物。
  • “问讯三生石,贻诗一字斋”暗示了上人留给陆楙的礼物可能是一块能预示未来或解答疑惑的石头,或者是一间只接受一首诗的斋室,象征着高洁的志向。
  • “冥鸿回墨篆”和“江草屈书钗”,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画面。
  • “不斸匡山径,名高未任埋”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名声显赫但仍然谦逊不自满的态度。
  1. 诗歌风格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陆楙作为清初诗人的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绘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画面感,还富含哲理。
  1. 文化背景
  • “天岳上人”在古代可能是指某位修行的高僧,他与陆楙有深厚的交情,因此赠予他以诗作。
  •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对于宗教文化的尊重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1. 社会影响
  • 陆楙的这首酬答诗在当时受到了文人雅士的认可,并被收录在各种诗歌选集中。
  • 通过这首诗,陆楙展示了自己对友情和道义的坚持,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艺术成就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研究陆楙诗歌创作的宝贵资料。
  • 在文学史上,它同样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风格和审美取向。

《酬天岳上人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谊和崇高理想境界的诗篇,也是研究陆楙及其时代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陆楙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