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重其归吴门

青眼沧桑阅逝波,百年世事足悲歌。
尊前故旧凋零半,乱后文章感慨多。
鲈脍正堪淹客棹,《骊驹》无奈向关河。
凭君一寄昌亭泪,江左风流更几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袁重其归吴门》是朱鹤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清初,反映了诗人对故友离别的深切情感,同时展现了他对友人未来归途的祝福与期盼。

朱鹤龄,号愚庵,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和学者。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失意,入清后更是放弃了科举,转而投身于儒学的研究与传播。他与诸多当时文人雅集,包括钱谦益、吴伟业等,形成了深厚的文学交往。朱鹤龄的作品多样,除了诗歌,还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等著作,以及为杜甫、李商隐两家诗作进行注释的《读左日钞》。这些成就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朱鹤龄的这首《送袁重其归吴门》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通常由八句组成,每两句称为一联,共四联,要求平仄相对,韵律和谐。这首作品以其严谨的结构、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诗中“雪艇冲寒去,衡门谁复过。”描绘了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后的孤单感。而“分甘吾力少,问膳尔情多。”则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生活关切的情感。最后,“天涯看咫尺,莫惜醉颜酡。”则寄寓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祝福和期待,希望朋友能珍惜相聚的时刻,不要因为距离而减少欢聚的快乐。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送袁重其归吴门》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它更是一部饱含深情、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也能更好地把握古典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