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随园与子才同踏月

偷得闲身是此宵,白门何处不琼瑶。
芒鞋醉踏三更月,犹认霜华共早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随园与子才同踏月》是一首描绘夜晚赏月情景的古诗词。陶镛在这首诗中,不仅生动地描述了月光下的自然美景,也表达了与友共赏月夜的深厚情谊。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陶镛:清初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是了解清代初期文学风貌的重要文本。
  1. 诗歌原文
  • 偷得闲身是此宵,白门何处不琼瑶。
  • 芒鞋醉踏三更月,犹认霜华共早朝。
  • 猿诗词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首句“偷得闲身是此宵”,描绘了诗人偶然获得的机会,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独自赏月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这种悠闲时光的珍视。
  • 友情的表达:接下来的诗句“芒鞋醉踏三更月,犹认霜华共早朝”,通过描述自己醉心于夜色中的月光之下,与友人一起欣赏着清晨的霜花,进一步凸显出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意境的营造: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温馨的氛围,诗人与友人在月光下共同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过随园与子才同踏月》不仅是一首描写夜晚赏月情景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厚友谊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刻表达,展现了清代初期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