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共明月千里兮,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
长沙会馆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沙会馆联》的韵味与深意
陶澍,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是清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不仅是湖南安化的人士,还是一位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等职。他的一生虽多坎坷,但著作丰富,如《陶文教公垒集》和《蜀轱日记》,显示了他的博学和文学造诣。在《长沙会馆联》中,我们能看到他对故乡的深情与关怀。
《长沙会馆联》的创作时间不详,据传是陶澍晚年的作品。此对联以“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开篇,描绘出一幅秋天的湖景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又略带离愁的湖畔。而“共明月千里兮,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则是对往昔夜晚与友人畅饮长沙城下湘江水面的情景的回忆。这两句既展示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又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最后两句“相逢好话家山”则将话题引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人的祝愿。
《长沙会馆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它不仅仅是一副对联,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个文化符号,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
每当我们走进长沙的会馆,看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对联,总能被其深邃的内涵所触动。它们如同一面面明镜,映照出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而《长沙会馆联》,无疑就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通过这副对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