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杂感五首 其一

暮出北郭门,蹴踏万柳影。
载此岁晏悲,往溯大江永。
涛澜翻星芒,龙鱼戛然警。
峨艑掀天飙,万怪伺俄顷。
中宵灯火辉,有涕如縻绠。
胶漆平生心,撼碎那复整。
人国所仇耻,曾不一訾省。
猥就羁散俦,啁啾引吭颈。
低屋杂瓮盎,日月留耿耿。
睨之云水间,吾生固飘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行杂感五首 其一》是清代诗人周亮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江湖生活、故居回忆以及自然景观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周亮工字元亮,号栎园,河南祥符人。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后入清为官,官至户部右侍郎,但因弹劾罢官。康熙初年再起,曾坐事论绞,遇赦得释。周亮工博极群书,爱好绘画和篆刻,有《赖古堂集》等著作传世。
  1. 诗歌原文
  • 逐客江干夜寂寥,无端铁笛起中宵。
  • 深秋梁苑新沙碛,明月清溪旧板桥。
  • 万里梦回千嶂雨,一帆风动五更潮。
  • 草堂空有农书在,桑柘如今尽已凋。
  1. 诗歌解析
  • 逐客江干夜寂寥:描绘了诗人独自站在江边,感到孤独寂寞的情景。
  • 无端铁笛起中宵:“无端”表明诗人无法预料或控制的情况,而“铁笛”则可能指的是夜晚吹奏的笛声,营造出一种幽冷或凄凉的氛围。
  • 深秋梁苑新沙碛:这里的“梁苑”可能是指某个古代建筑或园林,诗人通过描述“新沙碛”来表达秋天特有的萧瑟之感。
  • 明月清溪旧板桥:明月与清溪都是常见的自然意象,而“旧板桥”则增添了岁月变迁的痕迹,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 万里梦回千嶂雨:这里通过“万里梦回”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而“千嶂雨”则营造了一种连绵不断的雨景,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一帆风动五更潮:“一帆风”可能指的是船只上随风飘扬的帆,而“五更潮”则指深夜时分的潮汐变化,两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 草堂空有农书在:这句反映了诗人对农耕文化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传承的渴望。
  • 桑柘如今尽已凋:这里的“桑柘”可能指的是农作物,而“凋”则意味着枯萎。整句表达了对自然更迭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受。
  1. 作品背景
  • 该诗作创作于清朝初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诗人身处乱世之中,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这种背景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历史感和哲理性。
  1. 艺术特色
  • 周亮工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音乐性,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来深化主题。例如,“才离越岭又吴湄”通过空间上的转换来展示诗人的情感变化,而“感愤千秋《鹦鹉赋》,雅骚一代《鹧鸪》诗”则是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象征性引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思考。
  1. 文学价值
  • 作为清代文人的代表之一,周亮工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江行杂感五首 其一》作为其中的代表作,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推崇,更因为其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被后世传颂。

《江行杂感五首 其一》是周亮工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观察与思考所创作出的杰作。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文学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清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