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庐阶前两桂树,分立东西好标格。
饱酣露雨摇春风,掩拂户牗乱天色。
嫩枝旧叶能几何,低昂苦作深浅碧。
有鸟飞上昼夜啼,似怜先公亲手植。
始移根干有尺寸,忽已枝撑塞檐隙。
山中淹留憺忘归,往往看汝停酒食。
我来草木都隔世,祇许血泪洒墙壁。
当时辛苦浇花人,亦复死去埋庐侧。
乱离忧患谁指数,拂拭益伤孤且直。
直须顷刻吹作花,落取秋河洗胸臆。
咏阶前两桂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阶前两桂树》是一首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著名诗人陈三立创作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阶前两棵桂树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命力的敬畏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从诗歌的结构来看,《咏阶前两桂树》采用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而富有节奏感。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音律和谐,易于吟诵。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也便于传播和记忆。
在诗歌的内容上,诗人通过对桂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颂。桂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坚韧不拔、高洁的象征,诗人通过对其形态的描述,展现了桂树四季更迭时的不同风貌,同时也借此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人在诗中还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桂树赋予人的情感和生命,如“有鸟飞上昼夜啼”一句,生动地描述了鸟儿在桂树上栖息的情景,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咏阶前两桂树》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通过对桂花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永恒追求的精神,以及对历史变迁中人们情感和记忆的缅怀。这种超越时空的美,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咏阶前两桂树》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影响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