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雪馆听琴 其一

天人窈窕发冰弦,寂籁微茫古莫传。
二十三年弹指尽,纱窗桦烛一凄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神雪馆听琴》是一首宋代的诗歌,由白玉蟾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萧疏竹树、桃花与小溪相映成趣的景象,以及丝竹音乐随春梦断后在绿阴深处的莺啼声中逐渐消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白玉蟾(约1092年—1153年),南宋时期的著名道家学者和道士,号玉阳子,又号南华子或白紫道长,字延乐。他出生于江西上饶市玉山县,是道教全真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白玉蟾不仅在道教修炼上有深厚的造诣,还涉猎广泛,擅长诗词创作。

  2. 作品原文
    萧疏竹树与檐齐,浅淡桃花隔小溪。
    丝竹已随春梦断,绿阴深处听莺啼。

  3. 诗歌内容解析

  • 萧疏竹树与檐齐: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竹树苍劲挺拔,与屋檐齐平,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古朴的氛围。
  • 浅淡桃花隔小溪:桃花盛开,色彩浅淡,与溪流相隔,形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桃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即将过去。
  • 丝竹已随春梦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但转瞬即逝的时光的感慨。丝竹,指古代乐器中的弦乐器,这里用来象征音乐。春梦断则意味着春天的梦已经消失,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结束。
  • 绿阴深处听莺啼:绿阴深处,指的是树木茂密的地方。莺啼,是鸟儿的啼鸣声,这里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莺啼声在绿阴深处回荡,给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感觉。

《神雪馆听琴》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音乐、时光等元素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神雪馆听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哲学上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