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风情六代前,李生才致发幽研。
为看濯濯月中柳,初按朱弦益渺然。
书丹徒李生独诵堂遗稿后 其一
介绍
《书丹徒李生独诵堂遗稿后其一》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02年)秋,当时作者在徐州任节度掌书记,而李生则在常州任司户参军。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李生才学、品格及所做政绩的高度评价,并希望他继续努力为国为民作出贡献。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书丹徒李生独诵堂遗稿后其一
昔闻李生名,今读其遗篇。
古之有遗行者,前代多以取荣。
今我李生者,未始有遗行。
然吾闻李生自少尚奇士,慷慨喜士;
其游于天下者,无问识与不识,皆争告以大志:
吾闻之矣,吾见之于行事。
故吾尝曰:
夫士未有不困穷而能不为困穷者,未有不厄诎而能不为厄诎者;
是盖有道者之所同也,而李生乃尔。
虽陷污泥之中,亦且决渎水之上:
虽为佣贩之贱,犹折券契之上。
虽屈子之下,犹疾首蹙頞而兴望:
虽堕崖谷之间,犹拔木山之上。
虽蹈汤火之急,犹握干将之坚。
虽入鲍鱼之肆,尚知贵千里马。
是岂非有所持哉!
虽然,其所以能不为困穷厄诎者,岂独材力而已耶?
吾又闻之曰:
仁者必有勇,勇者必有仁。
斯二者未尝不可以兼济也;
岂惟是哉!
其所以为勇且仁者,岂特仁且勇而已哉!
夫仁者必有勇。
义必尽言。
言不必信,信不必义也。
约言要多矣。
勇者必有仁。
勇之为气也,敢作人之所不能者。
仁者必有勇。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至诚则能化。
勇者必敢断。
断必能果。
果敢则天。
凡此五者,皆筋骸血气之实。
夫君子所服有五时:
早行而暮食,广肠胃而弱肥肌;
食肉而饮酒,不知节度;
身热而衣冷,寒温不适;
居处而称身,室大屋小,舆马服牛;
体胖面胕,颜色甚黄,唇齿常流甘浆。
如是五者,皆伤于物者也。
然而君子清静谦退,则以下求焉。
是盖有道者之所以异于世而名后世也。
是以君子虽在患难之中,必振其辞气,圣人之勇毅也。
夫圣人之勇毅,岂不大哉!
若夫其作为固足以反是,其文词亦足以相掩。
彼虽不知言,固将为能言者也;
彼虽不知义,固将为能义者也;
彼虽不知信,固将为能信者也;
彼虽不知化,固将为能化者也;
彼虽虽不知止,固将为能止者也;
彼虽虽虽不肖,固将为能肖者也;
彼虽虽虽不敏,固将为能敏者也。
虽然,彼虽能能之,或为其所不能焉耳。
彼虽欲作诗赋立说,多设比附以钩致之,彼固将攘臂奋袂以扬眉举踵而为之矣。
彼何畏而不为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