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夕对月

鸦衔缺月在檐端,丑石疏枝负手看。
漫向今宵数城柝,微风吹酒是春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春夕对月》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创作的作品,其以简洁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以及内心的感悟。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苏常州人,是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同样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陈三立的生平经历了晚清至民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而他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坎坷。他的诗歌多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动荡不安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2. 作品原文:鸦衔缺月在檐端,丑石疏枝负手看。漫向今宵数城柝,微风吹酒是春寒。
  3. 诗中意象:在这首七言绝句中,诗人通过对“鸦衔缺月”与“丑石疏枝”的自然描绘,传达了一种孤寂而又宁静的美感。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力,还体现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境界,同时也能窥见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旨在通过有限的文字表达出无限的意境。例如,“鸦衔缺月”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画面,更有一种动态的美,仿佛是月亮被乌鸦衔走了一角,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诗意。同时,诗中的“微风吹酒”则巧妙地运用了触觉和味觉的元素,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让读者仿佛能够闻到酒香、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感觉。
  5.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它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在看似平淡的句子背后,隐藏着的是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期望。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诗人试图寻找到一种超越现实、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陈三立的《立春夕对月》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幅充满诗意的艺术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可以欣赏到陈三立精湛的诗艺,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