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杂诗 其四

跗萼葳蕤烂紫芽,仙灵掷果种朝霞。
可怜缥缈江山上,使我含情不忆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上杂诗其四》是魏晋时期文学家曹植的作品。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碧波,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华难久恃。

  2. 诗歌赏析

  • 曹植的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南方佳人的美貌与活动,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他的佳人在清晨来到江边嬉戏,夜晚则在萧湘的小岛上休憩,展现了她的闲适与自在。
  • 然而,诗人感叹“时俗薄朱颜”,即时世的浮躁使得佳人的容颜不再受到重视,这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失望。
  • “谁为发皓齿?”这一问句揭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和无法实现抱负的哀叹。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盛年时光无法施展才华的深切遗憾。
  • 最后两句“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更是直接反映了诗人的苦闷心情。他感到岁月无情,荣耀难以长久地依靠。
  1. 作者简介
  •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曹魏政权的实际建立者曹丕的弟弟,也是曹操的次子。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植的诗作以才情横溢著称,被誉为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
  • 曹植不仅文学成就突出,还曾试图参与政治,但最终因政治斗争而屡遭排挤。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平,这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曹植的诗歌以其情感真挚、语言华丽而广受欢迎,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对时俗的无奈。诗人通过描述佳人的美貌和自由的生活状态,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社会的冷漠。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映。
  • 曹植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佳人比喻为自己的才能和美貌。他通过对佳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内心的不安。这首诗不仅是曹植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一首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作品。
  1. 艺术特色
  • 曹植的《杂诗七首·其四》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情感表达真挚动人,语言优美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曹植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使诗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此外,曹植的诗歌还注重节奏和韵律的把握,使得整首诗既富有音乐美,又充满诗意。

《江上杂诗其四》不仅是曹植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和人性弱点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曹植的创作背景、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