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入蜂房户牗空,龙旗犹自饱天风。
垂垂泪向春波尽,江北江南花影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宛入蜂房户牗空,龙旗犹自饱天风。
垂垂泪向春波尽,江北江南花影中。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作于开成三年,当时他已经67岁,居住在洛阳,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忆江南》三首是其对杭州记忆最深、感受最深的两件事物的写照,第一首描绘春景,第二首则专咏江上戏作采莲曲。
在《忆江南》中,作者通过“月中桂子一”和“潮头郡亭看”两个景象,将杭州的自然美与人文历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其中“月中桂子”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常被视为仙家之物,而灵隐寺作为佛教圣地,其桂花更是名闻遐迩。因此,“月中桂子”不仅代表了杭州的自然风貌,也象征着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
至于“潮头郡亭看”,则是白居易对钱塘江大潮的一次深刻体验,这不仅展现了自然奇观,也反映了杭州作为东南重镇的经济地位和历史渊源。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自然奇观,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和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在这里,白居易通过亲身体验,将这一壮观景象永久地定格在他的诗篇之中。
《忆江南》不仅是白居易对故乡杭州的深情回忆,也是其艺术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高峰。通过对这两首作品的深入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