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道中杂述 其三

灵气望城冈,飞花覆酒所。
西山诚昵余,云中与谁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山杂诗七首·其三》是明朝诗人李东阳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路绕山根断却连,乱藤深竹寺门前。贫怜白屋蒸藜饷,倦爱清溪枕石眠。
    载酒欲呼狂客醉,留诗聊结野僧缘。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李东阳在诗中通过“路绕山根断却连”描绘了山路的蜿蜒曲折和山间的静谧景象;“乱藤深竹寺门前”则生动地表现了寺庙与山林的和谐共存。这些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 人物刻画:诗中的“贫怜白屋蒸藜饷”,展现了一种对贫穷者的同情与关怀。而“倦爱清溪枕石眠”则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平静的渴望。
  • 情感表达:“载酒欲呼狂客醉,留诗聊结野僧缘”两句揭示了诗人在忙碌之余寻找知音朋友,一同饮酒作乐,并在这种交流中留下自己的诗篇以作纪念。这既是一种生活情趣的体现,也展示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自我修养和追求。
  1. 作品背景
  • 作者背景:《西山杂诗七首·其三》为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所作。李东阳是明中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其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精炼,深受后人喜爱。
  • 写作时间及环境:此诗创作于李东阳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期间,这一时期,他有机会游历名山大川,接触了许多文人墨客,这些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李东阳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他对于自然界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他不仅赞颂了山川的壮美,更通过对寺庙、山林的描述,表达了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尊崇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 人生态度:诗中的“贫怜白屋蒸藜饷,倦爱清溪枕石眠”反映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平静的渴望。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写照,也是对现代人追求精神境界的一种启示,即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淡泊明志的心。

《西山杂诗七首·其三》不仅是一首充满自然美的山水诗,更是一篇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李东阳的文学成就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