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年再面刹那顷,万里一官归去来。
能外死生偕丑妾,稍怜簿领试边才。
解人毕竟数黄祖,名士犹堪始郭隗。
蔼蔼江南歌舞地,笑携蛮石对深杯。
喜实甫罢官至
介绍
《喜实甫罢官至》是陈三立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政治生涯的感慨以及对其归隐江南生活的喜爱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陈三立(1852-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省修水县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文学家、诗人之一,也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教育家。在光绪年间,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府机构,担任过吏部主事等职务。
诗歌原文:隔年再面刹那顷,万里一官归去来。能外死生偕丑妾,稍怜簿领试边才。解人毕竟数黄祖,名士犹堪始郭隗。蔼蔼江南歌舞地,笑携蛮石对深杯。
诗歌赏析:《喜实甫罢官至》不仅反映了陈三立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的缩影。诗中通过对友人政治生涯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变革给文人带来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江南地区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及其对于传统与变革的态度。
历史背景:在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文人的思想和行动。陈三立的创作,无疑是这一时期文人群体精神探索和文化反思的产物。
文学价值:《喜实甫罢官至》作为陈三立的代表作品,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该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研究清末民初文学和历史变迁的重要文献。
社会意义: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陈三立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个体的刻画,更是对整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貌的反映。它让人们能够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寻找到自我表达的方式。
《喜实甫罢官至》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也揭示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人的精神风貌。对于热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值得深入阅读和研究。